新闻中心
现在位置 : 首页 - 新闻中心 - 工程动态
工程动态
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会“呼吸” 全市首个“海绵城市”试点工程启动
时间:2018-05-21 08:58:15   来源:   作者: 吴昊
本报讯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会“呼吸”,吸收和释放雨水,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,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城市雨洪管理概念。记者昨从市城市集团了解到,仁皇山建成区“海绵城市”改造项目已经启动,建成后将提高该区域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。

昨天上午,记者来到湖城仁皇山路与德清路交叉口,看到西南侧人行道沿线竖起了施工围挡,通过挖机和人工作业,现场部分人行道、空地和绿地被逐步挖开,为下一步的管网改造、基层处理和人行道铺设工程做准备。

“我们选取仁皇山路(德清路—青铜路)路段,进行LID管道改造试点。”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,LID意为“低影响开发”,通过分散的、小规模的源头控制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,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水文循环。

该负责人为记者画了一张施工原理示意图:“道路两侧的人行道、广场区域进行透水铺装改造,原有铺装及混凝土层将被破除,新建‘透水铺装+透水混凝土层+级配碎石层’三层结构的透水系统,地面雨水可以逐层向下渗透。”

除了人行道部分,绿化区域将被改造成下凹绿地,呈卧倒的“S”形,上铺鹅卵石形成储水“仓库”。暴雨时,下凹绿地比地面低,有利于雨水集中汇集;如遇持续放晴,储蓄的雨天不断蒸发,又能够改善周围环境湿度,实现“海绵城市”概念。
作为全市首个“海绵城市”试点工程,该项目还包括两处雨水花园建设,分别位于仁皇山路与青铜路交叉口的南北两侧。利用现有绿地,建成阶梯式下凹的储水区域,并搭配绿化、栈道等,在缓解路面积水的同时,打造家门口的湿地小景。
记者了解到,为了改善仁皇山区域的水环境,此次还同步启动了仁皇山庄“阳台水”改造、一号闸站改造、市民公园防洪圩区改造工程,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,提高城市防洪能力,更好地发挥“海绵城市”工程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功能作用。
据介绍,将洗衣机放置在阳台上,是很多居民的生活习惯。但是,如果阳台未设置单独污水管,富含氮、磷等元素的洗衣废水排入雨水管,导致雨污混流,从而影响小区截污效果。此次通过设置分离装置,可以做到不“伤筋动骨”,从源头收集阳台废水。

在设计图上记者看到,雨污分离设施上部和雨水管相连,中部连着通往内河的雨水管网,最下部连着污水管网,通过浮球控制管网开合。晴天水位不高,阳台污水排入污水管网之中;雨天水量增大,浮球上浮污水孔关闭,被冲淡的阳台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雨水网。

“‘海绵城市’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,不仅因地制宜地运用适合的工艺,还要结合五水共治、老旧小区改造、‘阳台水’治理等民生工程的协同推进,达到区域水环境改善、城市环境提升的目的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上一篇:龙安路启动建设
地址:二里桥路1019号畅欣商务楼B座   电话:0572-2535321
版权所有© 2018 湖州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   浙ICP备18016511号-1   

浙公网安备 33059102000030号

网站技术支持浙北数据
链接链接链接链接91网站入口亚洲永久精品大片www.链接链接